圖為:非洲手工藝者赴浙拜師學習竹編技藝。 李晨韻 攝圖為:非洲手工藝者赴浙拜師學習竹編技藝。 李晨韻 攝圖為:非洲手工藝者Luyando學習製作杭州綢傘。 李晨韻 攝
  中新網杭州5月28日電(見習記者 張駿 通訊員 黃芸)纖細柔韌的竹絲在Luyando的手中四下翻飛,很快,竹燈籠的雛形就成型了。“有模有樣!”浙江杭州工藝美術師楊振利笑著評價來自非洲津巴布韋的這位徒弟。
  28日,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和津巴布韋的6名手工藝者在浙江省文化館拜師學藝,他們將在此進行為期45天的竹編培訓,回國後將竹編技藝教授給朋友和當地工廠。
  作為首屆“中非文化產業圓桌會議”的後續活動,一把西湖綢傘、一項中國傳統竹編技藝,拉近了中非兩地的距離,語言不通也沒有妨礙手工技藝的交流。
  有著數十年竹編工齡的楊振利不會說英語,翻譯不在的時候,靠著手勢與手把手的教授,老杭州人與非洲友人之間的溝通也暢通無阻。
  Luyando來自非洲南部內陸國家津巴布韋,平時製作竹編籃子和燈罩到當地集市售賣。同樣是竹編,Luyando告訴記者,當地的竹編技法比較單一,不同於中國的竹編,只是製作籃子底部就有很多不同的編織技法。
  纏著藍色傳統頭飾的Luyando在楊振利的教導下,將粗細不同的竹絲按著傳統技藝編織成型。“別看幾片竹片,幾條竹絲,將他們編成型可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。”在一旁的浙江省文化館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任黃芸指著Luyando編織的半成品告訴記者,“這個六邊形看起來簡單,用勁不均容易散架,看起來也不美觀。”
  為了此次培訓,黃芸說,浙江省文化館特地做了調查,選擇了與非洲本地生長的竹子最接近的品種進行編織教學,期望來自非洲的友人能將這項技藝帶回非洲家鄉,為他們的生活生產有所助益。
  楊振利稱贊Luyando一行6人,領悟力強,“很聰明”。Luyando聽不懂中文,楊振利就樹起大拇指,Luyando看了笑著搓了搓手。
  來自埃塞俄比亞的Abebaw在當地一家製作竹傢具的工廠里工作。他說,來中國學習完新的竹編技藝後就能回非洲工廠設計出新的傢具樣式。
  除了進行竹編培訓,Luyando和Abebaw一行6人還被杭州綢傘深深吸引,薄如蟬翼的綢子輕盈透風,花色繁多,配以竹子的柔韌更具東方風情。竹編教室旁的西湖綢傘製作教室里,一行人選了自己喜歡的顏色綢子,在老師幫助下,6把綢傘已經完成大半。
  Luyando選了紅色綢子,因為她喜歡紅色,並且覺得紅色特別有中國味道。“我很高興能來中國學習,也很歡迎你們到津巴布韋來瞭解我們的編織技術。”Luyando給了記者一個燦爛的笑容。(完)  (原標題:非洲手工藝者赴浙拜師學藝 柔韌竹絲串起中非友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93yjyr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